身體會生病,心也會生病!你知道慢性精神病是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範圍之一嗎?
淺談慢性精神病
2019年最夯的台劇「我們與惡的距離」中,主要角色應思聰受到精神疾病影響的痛苦讓人感同身受。也讓許多人開始注意到「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」比想像中還要來的近。依衛福部統計處統計,因精神疾病而就診的人數逐年增加,2021年已近300萬人(註1),對照同期台灣人口數(註2),相當於約每8個人中就有1人因精神疾病而就診,而且人數還持續攀升中。常見的慢性精神病包含:幼兒時期的自閉症、亞斯伯格症;因壓力所致的憂鬱症、焦慮症,還有老年時期的失智症等慢性精神疾病。
部分精神疾病的確切成因,很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,最後人體承受不了而發病。
也有很多人認為,失智症是一種正常的老化現象,但它其實是多種症狀的組合,包含記憶力、語言能力、注意力…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,嚴重的程度足以影響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。
慢性精神病的種類不勝枚舉,但每一種都需要親友適時的關懷與協助,並在治療過程中與醫師溝通討論,幫助患者穩定病情。
▼ 慢性精神病的治療與康復
精神疾病的治療是漫長的,期間所付出的心力與金錢,可能會讓一些家庭無法負荷這些龐大的支出,最後可能造成許多家庭的悲劇。
以思覺失調症(精神分裂症)的患者為例,通常是以長期藥物治療為主,發病起前5年是治療黃金期(註3),以一週一次的醫學中心門診為例 (註4),一個月的就診費用至少需要1,680元,一年至少需要20,000元以上。除了前述所說的藥物治療外,也有1個月甚至3個月療效的針劑,需固定回院打針;當病情穩定後,醫師會評估住院必要性,亦可選擇在家或是社區機構、康復之家等安置機構。
以臺大醫院的病房收費標準說明,全民健保的病友,若選擇「健保床」,無須支付病房費,只需支付護理費及醫師診察費;而急性精神病床,患者則需自費每日3,600元(註5),30日的病房費用約莫10萬元。
若還要聘請專業看護,加上紙尿布、衛生醫療用品等材料費後,每月約2萬元至7.8萬元(註6),患者一個月至少需負擔12萬元以上,才能擁有較好的醫療照護!
如此龐大的醫療費用,若能在疾病發生時,擁有一次性給付的保險金,就能減緩親友的經濟壓力,還能給病友舒適優質的照護資源。
而且慢性精神病的患者除了很可能會因為生病而造成收入停頓外,家人可能也要付出更多的時間來照護。慢性精神病不但對於自己,甚至對於家人,要一同走向康復的路上,都是相當艱辛的。
▼ 精神疾病保險不理賠?新一代健保型重大傷病險有保障
一般的醫療險從103年5月起,除了少數有明定提供「日間住院」或「日間留院」保障範圍的商品外,多數都僅針對以「全日住院」為前提下提供保障範圍。因此,治療精神疾病所需的「日間住院」或「日間留院」已不在保險給付範圍內。而一般的重大疾病險或特定傷病險,慢性精神病也不在其保障範圍內,更突顯出提供精神疾病保障的保險商品,相對而言是較為缺乏的。
好消息是,近年來保險公司相繼推出健保型「重大傷病險」,其保障範圍除了涵括22項重大傷病外,更是現今唯一有明確提供慢性精神病保障的險種!診斷書只要吻合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範圍所訂的「慢性精神病」規定,經由醫師開立完成並取得重大傷病證明後,就符合重大傷病險的理賠資格。
保戶取得重大傷病證明後,健保除了可免除自行部分負擔之醫療費用外,保險公司也會理賠一次性的大額保險金給保戶;而重大傷病險的一次性給付方式,讓保戶能接受更好的醫療品質,也緩解收入停頓帶來的經濟壓力。
(註:上述舉例,仍需視實際體況及條款內容有所異動。)
▼ 相關資源哪裡找?
身體會感冒,心也會感冒。慢性精神病的治療,有些雖然只需穩定服藥就能控制,但親友的關懷與鼓勵,也是必須的!積極且正向的環境,可以穩定患者的心理狀態,減少壓力和焦慮的有害影響。
社會上有許多組織,也提供精神病患者家屬的相關訓練課程及暫託服務;除了可以學習如何平等的對待患者之外,也讓照顧者所承受的身心壓力,獲得喘息空間,避免造成抑鬱、焦慮的症狀。
【相關資源】
其實精神疾病,就跟一般疾病一樣,在發病前都是有徵兆的,只要異於平常,就是身體發出的警訊!治療期間,家屬及患者的心理狀況非常重要,保持積極且正向的態度,避免壓力的累積,面對治療會更有信心且更加分。另外,第三方人士,也應以正面、平等的角度看待,讓社會活得更有溫度。
《保險簡單點,話險為易》
保險,用聽的嘛ㄟ通↓↓點擊播放
註1:衛生福利部統計處<110年精神疾病患者門、住診人數統計>
註2: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<110年12月戶籍人口統計速報>
註3:台灣e院<常見問題-思覺失調>
註4: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<部分負擔及免部分負擔說明-門診基本部分負擔>(以西醫門診-未經轉診費用計算106年4月15日起生效)
註5:臺大醫院<住院就診須知-各類病床一覽表>
註6:保險事業發展中心<98年長期看護保險制度與推動之研究>
全球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(下稱本公司)依據個人資料保護法(以下稱個資法)第六條第二項、第八條第一項如為間接蒐集之個人資料則為第九條第一項)規定,向台端告知下列事項,請台端詳閱:
一、蒐集之目的:
(一)人身保險。
(二)其他經營合於營業登記項目或組織章程所定之業務。
二、蒐集之個人資料類別:
(一)識別類:
1.辨識個人者:如姓名、職稱、住址、電話、電子郵遞地址及其他任何可辨識資料本人者等。
2.辨識財務者:如金融機構帳戶之號碼與姓名、信用卡或簽帳卡之號碼等。
3.政府資料中之辨識者:如身分證統一編號、統一證號、殘障手冊號碼、證照號碼、護照號碼等。
(二)特徵類:
1.個人描述:如年齡、性別、出生年月日等。
2.身體描述:如身高、體重等。
3.習慣:如抽煙、喝酒等。
(三)家庭情形:如結婚有無、家庭成員之細節等。
(四)社會情況:如所有或具有其他權利之動產或不動產之價值等。
(五)財務細節:如收入、所得、資產與投資、負債與支出、外匯交易紀錄、票據信用、保險細節等。
(六)健康與其他:如醫療報告、治療與診斷紀錄、檢驗結果、身心障礙手冊證明資料等。
(七)其他詳如要保書等相關業務申請書或契約書內容。
三、個人資料之來源(個人資料非由當事人提供間接蒐集之情形適用):
(一)要保人。
(二)當事人之法定代理人、輔助人。
(三)各醫療院所。
(四)與第三人共同行銷、交互運用客戶資料、合作推廣等關係、或於本公司各項業務內所委託往來之第三人。
四、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、對象、地區、方式:
(一)期間:因執行業務所必須及依法令規定應為保存之期間。
(二)對象:本公司、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、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會、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、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、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、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、財團法人聯合信用卡中心、台灣票據交換所、財金資訊公司、業務委外機構、與本公司有再保業務往來之公司、依法有調查權機關或金融監理機關。
(三)地區:上述對象所在之地區。
(四)方式:合於法令規定之利用方式。
五、依據個資法第三條規定,台端就本公司保有台端之個人資料得行使之權利及方式:
(一)得向本公司行使之權利:
1.向本公司查詢、請求閱覽或請求製給複製本。
2.向本公司請求補充或更正。
3.向本公司請求停止蒐集、處理或利用及請求刪除。
(二)行使權利之方式:以書面方式行使上述權利(查詢台端個人資料可另以本公司服務電話及網際網路方式)。
六、台端不提供個人資料所致權益之影響(個人資料由當事人直接蒐集之情形適用):台端若未能提供相關個人資料時,本公司將可能延後或無法進行必要之審核及處理作業,因此可能婉謝承保、遲延或無法提供台端相關服務或給付。